初冬时节,金风摇曳,碧空如洗,万物在宁静中孕育着新的生机。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和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11月22日,由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中共辽宁科技学院委员会主办,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人民公开课文华在线承办的第五届东北地区抗联精神育人论坛在辽宁科技学院召开。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于成文,辽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赵毅、校长李卫民、党委副书记宋明凯,北京科技大学宣传部部长尹兆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秦涛,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部部长杨晓陶,本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潘涤非出席论坛。省内外19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学校全体中层正职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新入职青年教师和青马班学生共计330余人参加了论坛。
22日上午,本届论坛在本溪县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正式拉开帷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与会领导、嘉宾深入参观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及“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主题书画展,详细了解了东北抗联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领导、嘉宾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随后,与会领导、嘉宾驱车前往关门山,重走抗联路,身临抗联密营遗址情景沉浸式体验。在实地探访中,大家见证了东北抗联战士们的艰苦作战环境,深刻感受他们的英勇与坚韧,体会到东北抗联的恶劣斗争环境和抗联战士英勇战斗、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了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决心。
(领导、嘉宾重走抗联路)
22日下午,第五届东北地区抗联精神育人论坛在辽宁科技学院数字化基地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围绕“弘扬辽宁‘六地’红色文化 擘画新时代‘六地’愿景”这一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充分彰显辽宁科技学院积极主动担负使命的责任担当,服务辽宁新时代“六地”发展,这也标志着“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与“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度融合,共同开启新时代高校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第五届东北地区抗联精神育人论坛领导、嘉宾合影)
论坛开幕仪式上,于成文、赵毅分别致辞,李卫民主持开幕式。
于成文代表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向论坛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向各方来宾表示欢迎。于成文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在抗战中意义非凡,如今已成为联盟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引和精神遵循。上午与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签订合作协议,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作为育人共同体实践基地,是共享资源、深化内涵理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他围绕三方面内容阐述了东北抗联精神与钢铁精神天然的契合点,表示本次论坛是促进二者深度融合的载体与高校教师交流提升的平台。希望育人共同体未来继续深化与馆校地多方合作,探索东北抗联精神与钢铁精神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赵毅代表辽宁科技学院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历史背景与地区贡献、东北抗联精神与钢铁文化融合育人等方面概述了学校情况及地区特色。赵毅指出,辽宁科技学院位于本溪市,这座枫叶之都、钢铁之都、中国药都,与党的伟大使命紧密相连,曾为国家创造出辉煌历史、作出过卓越贡献。东北抗联精神深植于辽沈大地,钢铁文化则见证了辽宁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的辉煌。学校作为钢铁行业特色型高校,因钢而起、依钢而兴,秉持“传承红色基因、淬炼钢铁意志、服务强国建设”的办学理念。学校作为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联盟单位,构建了“东北抗联精神”+“钢铁文化”双育人思政工作模式,深挖本溪红色资源,打造辽科红色育人品牌,并将钢铁文化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在服务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赵毅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辽宁科技学院致力于保护好、利用好“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贡献力量。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于成文致辞)
(辽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赵毅致辞)
(辽宁科技学院校长李卫民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共有四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尹兆华教授以“承钢铁精神,铸就钢铁脊梁——探源‘钢铁精神’”为题,聚焦探源“钢铁精神”,从“为什么”“怎么做”和“是什么”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她论述了赓续钢铁精神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从现实需要角度,提出通过梳理历史、搭建平台来挖掘钢铁精神根脉与特质,再逐步凝练、探寻钢铁精神内涵。不仅为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统一认知,而且为将钢铁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实践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秦涛以“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题,分别从“要真不要装”方面阐明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要导不要哄”方面表明要将意见毫不避讳、直言相告青年学生的观点;从“要行不要论”方面介绍青年学生需通过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的观点。他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解决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痛点和难点。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念上的思想统一和具体的方法论支撑。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部部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理事杨晓陶以“伟大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挺起民族脊梁”为题,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三个维度精彩论述怎样将“东北抗联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这一主题。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体悟东北抗联精神以及传诵英烈故事是关键。尤其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为东北抗联的创建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赵尚志。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洪光教授,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对日本满洲独立守备队军事斗争”为题,以热点新闻导入重现了日本侵略对于中华民族的伤害,史料充实,考证严谨,带我们窥探到历史的雪泥鸿爪,不仅为日本侵华增添铁证,更启示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尹兆华教授作专题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秦涛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部部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理事杨晓陶作专题报告)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洪光教授作专题报告)
论坛总结环节,宋明凯作总结发言,贾楠主持。宋明凯对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等多方的支持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宋明凯表示,此次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强国理念,探索“钢铁文化”与“东北抗联精神”融合育人新途径,见证了育人共同体与抗联史实陈列馆实践基地揭幕,深化了对两种精神的认识,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与启示。通过聆听专家报告,活动为新时代高校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展现了“钢铁文化”与东北抗联精神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明确了立德树人新模式的具体路径。宋明凯强调,辽宁科技学院将持续推动实践基地建设,深化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与传承,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共同擘画新时代协同育人模式的美好愿景。
(辽宁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明凯作总结发言)
(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楠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号角,它号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东北抗联精神为引领,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成为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相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必将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共同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推动“钢铁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实践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共同书写新时代高校育人的崭新篇章。
(省内外19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辽宁科技学院全体中层正职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新入职青年教师和青马班学生共计330余人参加论坛)
编辑: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