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为基层干部群众送上祝福、鼓劲打气,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振兴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信任重托。亲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连日来,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冶金行业办学特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教育力量。
辽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赵毅: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辽宁考察,这是辽宁发展历程中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要事,是全省人民热切期盼的喜事盛事。习近平总书记一路殷殷嘱托、悉心指导、打气鼓劲,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令人无比喜悦、无比振奋。辽宁科技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把握丰富内涵,领会精神实质,自觉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作为一所依钢而生、因钢而兴的省属本科高等院校,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应用型的办学之路,促进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提升优势专业建设质效,锚定辽宁振兴发展需求,积极服务钢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切实将教育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优势。我们将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钢铁文化,强化价值引领、塑造学生品格,为培养钢筋铁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辽宁科技学院校长 李卫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来辽宁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辽宁振兴的殷切期望,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辽宁科技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持续做好校地融合发展、校企合作共赢这篇大文章,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培养具有东北抗联精神、红色基因和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辽宁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于泳: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亲临辽宁考察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辽宁人民的深情牵挂和期望重托,也让我们全校师生上下欢欣鼓舞、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宣传干部,我们一定积极引导全校师生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转化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动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深入挖掘 “六地” 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立足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钢铁行业背景高校的办学特色,熔铸“东北抗联精神”+“钢铁文化”育人富矿,用红色精神滋养文化内涵,用钢铁意志淬炼文化底色,打造“东北抗联精神”+“钢铁文化”双育人特色品牌,为助力辽宁全面振兴、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学生工作处处长 于红斌: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辽宁考察,在葫芦岛、沈阳、本溪等地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人民的深情牵挂和期望重托。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强大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钢小伙”“铁姑娘”,为钢铁兴国、钢铁报国、钢铁强国贡献力量。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 孙野:习近平总书记在本钢板材冷轧总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彰显了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他在企业集控中心察看集控智能系统运行,在车间了解冷轧工序、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强调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为制造业指明了路径。他亲切看望劳动模范、青年技术骨干、一线职工代表,体现了对一线职工的关怀,更激励了广大劳动者和技术骨干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围绕“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着力强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为辽宁振兴新突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让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黄志东: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温暖人心、凝聚力量。机械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增强学生对家乡、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使命感。通过讲述辽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加强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为辽宁的产业转型提供科技支撑,以实际行动努力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智慧和力量。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 孟昭军: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3日下午到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考察时强调“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作为服务辽宁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校,我们将坚持新兴专业支撑传统产业升级的原则,支持老企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冶金工艺流程的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作业系统,依托辽宁省机器人驱动控制工程实验室与新松机器人公司、本钢集团等,围绕钢铁行业产业升级工艺需求,构建智能冶金全流程、集群化机器人作业生产线,实现炼钢、炼铁、精炼、连铸等工艺智能化生产应用研究,重点开展智能制造装备在冶金行业的应用,积极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辽科贡献。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邢文战:习近平总书记来辽考察,特别是到本钢三冷轧基地的视察,让人备受振奋。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这是对辽宁产业道路的指引,也是对我校立足冶金钢铁行业办学的鼓舞。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将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明确专业办学方向,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围绕国家和省里需求进行“专业群”建设。同时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建设好现代产业学院,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安长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高校要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中勇挑重担,培养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宋万刚: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高度重视,对辽沈人民的深情厚谊。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本钢考察,指出“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这不仅为地方支柱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我们以冶金行业为背景的高校指明了办学方向。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冶金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支撑,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新突破贡献辽科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孙丰:在乙巳蛇年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来到本溪,充分体现了对辽宁的深情厚望、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学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推动“一融双高”建设。在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建设发展中,不断激发全院教工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院“红色+数字”发展特色,增强学院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责任与能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奋力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取得新突破!坚决打赢“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战。
人文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朱军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这一行程在辽沈大地引起了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的深情关怀与殷切期望,无疑为这片老工业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考察,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东北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更为辽宁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了宏伟蓝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用足用好辽宁的红色文化资源,用“东北抗联精神”+“钢铁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新时代振兴的道路上奉献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贾楠: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溪考察时对本钢提出了殷切期望:“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一席话言近旨远,是对企业的激励,更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思考和战略谋划。大国崛起离不开工业脊梁,钢铁企业离不开钢铁院校。辽宁科技学院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一个神圣使命:为新中国培养钢铁人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校作为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成员,未来将不断探索新时代“钢铁思政”育人新模式和行业背景高校协同育人新范式,加强内涵建设,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等方面保持敏锐的前瞻性,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探索出新出路。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刘研:乙巳蛇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访农家、探市场、看社区、进厂房,从不同侧面关注辽宁的发展、经济的活力、人民的幸福指数,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创新创业学院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辽宁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结合起来,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全力打造“赛教融合,创教融合,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奋力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
市政协委员、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 孟宪伟:在乙巳蛇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深入农村、市场、社区、企业等地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牵挂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惦记家家户户幸福过年,关注着传统企业的创新发展,让我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本钢考察时指出: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感使命在肩,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辽宁的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同时要立足教育本职,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后勤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关顺贤: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百姓家中,关心人民群众,看到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的人间美景,给我们带来节日的温暖,也激发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拼搏进取的干劲,更加坚定“我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希望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这不仅是对辽宁提出的希望要求,也是对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提出的希望要求。在东北振兴的征程中,我们身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时刻把师生所想所念放在心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勇于创新,勇于争先,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省政协委员、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李黔: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亲临辽宁,来到本钢考察。作为一名本溪人,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备受鼓舞和振奋,并为本溪拥有如此优秀的企业而感到自豪。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本钢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本钢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席话为我们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人才是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所以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以贯之,加强科研创新,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离不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服务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作为省政协委员,我将继续积极履职,深入调研,讲好辽宁故事,本溪故事和辽科故事,为家乡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新媒体中心